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分,每题 1 分)
1、选出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卜宅(bǔ) 横槊(sù) 坻洼(chí) 醇境(chún)
B、狼藉(jí) 功捐(juān) 梦魇(yè) 傩戏(nuó)
C、谶语(chèn) 敦交睦邻(dūn) 醪糟(láo) 神獒(áo)
D、半晌(xiǎnɡ) 孺慕之情(rú) 攻讦(jié) 圭臬(niè)
答案:C
解析:横槊 shuò 梦魇 yǎn 半晌 shǎnɡ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合颜悦色 抱薪救火 殚精竭虑 风言风语
B、磐竹难书 釜底抽薪 钢筋铁骨 画地为牢
C、众目睽睽 忿起直追 惊涛骇浪 量入为出
D、握手言和 一蹴而就 称心如意 格格不入
答案:D
解析:和颜悦色 罄竹难书 奋起直追
3、下列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
A、关汉卿 B、杜学工 C、白朴 D、马致远
答案:B
解析: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4、选出下列对应正确的一项( )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B、李白,字太白,号易安居士
C、苏轼,字子瞻,号青莲居士 D、李清照,字幼安,号稼轩
答案:A
解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清照,无字,号易安居士)
5、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怨。”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是( )
A、兴 观 群 B、观 群 兴 C、观 兴 群 D、兴 群 观
答案:A
解析:《论语》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6、关于《长恨歌》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描写了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故事
B、作者是唐代诗人元稹
C、表现了作者婉约、清新的诗歌风格
D、作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答案:D
解析:《长恨歌》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讲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7、双子星座“李白、杜甫”分别称为( )
A、诗仙 诗佛 B、诗佛 诗鬼 C、诗鬼 诗圣 D、诗仙 诗圣
答案:D
解析: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8、“四书五经”不包括( )
A、《诗经》 B、《楚辞》 C、《春秋》 D、《礼记》
答案:B
解析: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包括《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楚辞》是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的作品集。
9、下列属于杜甫的诗是( )
A、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B、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C、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C、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答案:C
解析:“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出自杜甫的《咏怀古迹 其三》
10、解析中...
11、“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的表现手法是( )
A、赋 B、风 C、比 D、兴
答案:D
解析:此处运用了起兴的手法,以采薇起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引出下文。
12、下列不属于“吴中四士”的是( )
A、张若虚 B、贺知章 C、包融 D、骆宾王
答案:D
解析:吴中四士包括:张若虚、张旭、贺知章、包融
1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了什么修辞的手法( )
A、对比 B、通感 C、拟人 D、比喻
解析:此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写了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丽容颜。
14、解析中...
15、下列哪个属于鲁迅的小说集( )
A、《朝花夕拾》 B、《故事新编》 C、《坟》D、《野草》
答案:B
解析: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16、郭沫若的《炉中煤》中,“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比喻 B、排比 比喻 C、排比 夸张 D、比喻 拟人
17、屈原的《山鬼》是一首祭祀山神的乐曲,选自( )
A、《诗经 国风》 B、《乐府诗集》 C、《楚辞 九歌》D、《稼轩长短句》
答案:C
解析:屈原的《山鬼》选自《楚辞 九歌》
18、“短篇小说之王”的名字和国籍对应正确的是( )
A、果戈里-法国 B、契诃夫-美国 C、莫泊桑-法国 D、
普希金-美国
答案:C
解析:莫泊桑是 19 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现代文学中的“短篇小说之王”。
19、下列不属于《激流三部曲》的是( )
A、《家》 B、《电》 C、《春》 D、
《秋》
答案:B
解析:“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20、解析中...
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 )
A、《左传》 B、《论语》 C、《史记》 D、《孟子》
答案:D
解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 公孙丑下》。
22、“恶”字含义不同的是( )
A、奚乐奚恶 B、遂恶之 C、左右皆恶之D、斯恶矣
答案:D
解析:“斯恶矣”的“恶”解释为丑。
23、对“大道”理解错误的是( )
A、儒家思想理想社 B、人人都可以为所欲为
C、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D、人人都可以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答案:B
解析:“大道”指的是人要向善而为之,并不是为所欲为。
24、下列选项属于判断句的( )
A、此非所以跨海内我,制诸侯之术 B、客有吹洞箫者,以歌而和之
C、以何市而返 C、国不堪二,君将若之何
答案:A
解析:A 选项总结了前面的内容不是统一天下的办法。
25、《人间词话》不包括哪个境界( )
A、有我之境 B、无我之境 C、以物观物D、以他观物
答案:D
解析: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提到“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也提到以物观物。
26、“生存还是毁灭”出自于( )
A、哈姆雷特的内心世界 B、克劳迪斯的内心世界
C、波格列斯的内心世界 D、奥菲利亚的内心世界。
答案:A
解析:“生存还是毁灭”出自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27、下列作者与作品对应错误的是( )
A、王蒙--《春之声》 B、老舍--《又是一年芳草绿》
C、叔本华--《精进的程序》 D、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答案:C
解析:朱光潜--《精进的程序》
28、关于曹禺的《日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围绕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国小镇为背景 B、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
C、《日出》是一部四幕话剧 D、主人公是陈白露
答案:A
解析:《日出》是以 30 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
29、胡适送给毕业大学生的三剂药方分别是( )
A、①实时寻求和值得研究的问题②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③总得有一点信心
B、①多发展一些非业余的兴趣②总得有一些愿望③总得有一些信心。
C、①实时寻求和值得研究的问题②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③保持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D、①多发展一些非业余的兴趣②总得有一些愿望③保持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答案:A
解析:A 选项中是胡适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北京大学毕业生们所做的演讲,为他们提出的三剂药方。
30、杨文峰是一位活跃于当代文坛的( )
A、科学散文作家 B、诗人 C、剧作家 D、小说家
答案:A
解析:杨文峰是位活跃于当代文坛的科学散文作家。
二、填空题(本题共 10 分,每题 1 分)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2、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是 龚自珍 ,她写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著名诗句。
33、 通知 适用于发布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34、《再别康桥》选自徐志摩的诗集 《猛虎集》。
35、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6、有“迷惘的一代”的表达作家是 海明威 。
37、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
38、写了《南词叙录》和《豁然堂记》的作者是 徐渭 。
39、“温李”的“温”是温庭筠,“李”是无题诗人 李商隐 。
40、公务员考试时,给你一则材料,让你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这种文体叫做 申论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本题共 10 分,每题 2 分)
41、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大道:理想的治国之道
42、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避免
43、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赍:送,送给
44、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使使:派遣使者
45、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启:跪坐
四、简答题(本题共 30 分,每题 10 分)
46、雪莱的《西风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对“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这句诗该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通篇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例如第三节,写西风唤醒了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不少处于被奴役、受压制的境况,而大西洋上的英伦三岛及其沿岸的法国正是推行殖民主义的霸权国家。诗中所写的“昏睡的地中海”、“汹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关切,对奴役者的痛恨。又如以落叶象征腐朽、残败的旧势力,又把落叶形容成“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是重染疫疠的一群”,形象丑恶,不堪一击,有如“鬼魅碰上巫师,纷纷逃避”。既形象生动,又蕴含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47、散文的类型和特点。
参考答案:散文的分类主要可分为三种,即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散文的特点:一、散文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散文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挚。三、散文语言优美、凝练。
48、解析茹志鹃的《百合花》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百合花》取材于人民解放战争,通过“我”、“通讯员”、“新媳妇”三者之间的生活片断的描写,赞美了英雄战士与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揭示了军民的血肉关系是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保证的主题。这个主题对于军事文学来说是严肃而深刻的,但小说在表现方式上没有正面描写激烈的战斗过程、宏大的战斗场面和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而是从小处落笔,选择侧面表现战争的角度,围绕路遇、借被等普通的事件,刻画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平凡的人物,通过前沿包扎所一个不大的空间,运用诸如枪筒里的树枝、野菊花和衣肩上的破洞、开饭的馒头、撒满百合花的被子等细节,前呼后应,精巧严密地结构布局,以小见大地构思全篇。于表面的微波细浪映现惊心动魄的激流洪波,使“小”而不“小”,“细”而不“细”,同样获得了正面描写战争的艺术效果。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本篇的另一特色。
五、阅读题(本题共 30 分,每题 10 分)
51、阅读陆游的《沈园二首》,回答问题:
第一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第二首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1)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 分)
参考答案:陆游《沈园》(二首)运用了借景言情和反衬手法。在表现技巧方面,第一首主要运用了借景言情的手法,用在沈园所见所闻的景物上,如斜阳、画角、池台、小桥、春水,勾起对其人的回忆,“惊鸿照影”句展现了唐婉的美丽形象,“哀”、“伤心”等使景物染上作者的感情色彩。第二首主要运用了反衬手法,用自然景物“柳老不吹绵”的无情,反衬作者对唐婉的一往情深,强调即使行将就木但感情仍至死不渝。
(2)主要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6 分)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首句写斜阳黯淡,画角哀鸣,是通过写景渲染悲凉的气氛。后三句写物是人非之悲,用反衬手法。第二首诗写诗人情感的专一,也用反衬手法:以草木无情反衬人物的深情。全诗体现了诗人忠实、笃厚、纯洁、坚贞的品格。这组诗写得深沉哀婉,含蓄蕴藉,但仍保持其语言朴素自然的一贯特色。
52、阅读《北方》,回答问题:
而我
--这来自南方的旅客,
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
扑面的风沙
与入骨的冷气,
决不曾使我咒诅: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一片无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
-﹣我看见
我们的祖先
带领了羊群,
攻着茄笛,
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 我们踏着的
古老的
松软的黄土层里,
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
--这土地是他们所开垦,
几千年了
他们曾在这里
和带给他们以打击的自然相搏斗,
他们为保卫土地
从不曾屈辱过一次,
他们死了
把土地遗留给我们--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它的广大而瘦瘠的土地
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
与宽阔的姿态,
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
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远不会灭亡;
我爱这悲哀的国土
古老的国土呀,
这国土养育了
那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1)结合诗中的意象,本诗表达了什么主题。(5 分)
参考答案:《北方》中的意象包括土地、荒漠、笳笛、沙漠、雁群等。其中,土地”意象在《北方》中有着双重意蕴,一方面是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另一方面是凝聚着诗人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劳动者的崇敬和热爱,因为这片贫瘠而伟大的土地孕育了他们顽强、坚韧,不向困难低头的高贵品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深深忧虑,对战乱烽烟中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对古老中国的无以言说的热爱,他相信在巨大的苦难面前,这块土地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人民会有强大的力量重新站立起来并取得胜利。
(2)解析这首诗在形式上的艺术特色。(5 分)
参考答案:本诗是一首自由体诗,不受外在形式的拘束。诗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各句之间、各个词语之间的停顿与衔接,和适当的反复,使诗产生了一种内在的旋律。诗人以他画家的感受力、敏锐的观察力,艺术的展现了大自然的景观,勾勒出一副富于动感的北国的乡土的风景画。
52、阅读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回答问题: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刹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1)分析文中“雨”的作用。(5 分)
参考答案:全文笼罩在一片阴雨的氛围中,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情感的深入,雨的悲剧氛围也是愈来愈浓厚的。开篇写雨,“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各色灯火,映出了一对年轻人情投意合的美妙情感世界,而阴雨的氛围、湿冷的柏油路则奠定了全文悲剧的情感基调。接着写雨是“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了我眼镜玻璃上。”“我”不会想得到这竟是樱子对“我”的最后的一点亲意,也是“我”生命中关于樱子的最后一丝回忆,故“我”对这细微的小雨点是满怀眷恋的。目睹樱子遇难后,“更大的雨点溅到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可再也不是顷刻前樱子伞上的雨点了,它们是残酷的打击,“溅到我的生命里”,将打击“我”的一生。“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我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至此,雨境与心境交融,哀痛之情达到了极致。雨是这场灾难的象征,也是人物内心痛苦的象征。
(2)故事最后才写信件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 分)
参考答案:修辞艺术上,反复与反差巧妙结合。作品所运用的反复修辞并不只是单纯的反复,而是与反差效果巧妙结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寄信是故事的起因,亦是悲剧的导火线,故在作品中一再提及,出现了六次,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这是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善良体贴的樱子正为寄这封信的小事而罹难,“我”哽咽难言,一再喃喃自语“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她是要帮我寄信的”,作品最后才揭示信的内容:“妈:我打算下个月和樱子结婚。”全文就在这里结束了,既解开了悬念,又把人物的悲痛之情推向了高潮。偏偏是这样的一封信,偏偏樱子为寄这样一封信而遭难,偏偏樱子不知道这样一封信的内容。反复中,悲剧意味渐次深入,同时构成了前后的强烈反差,“我”本欲给樱子惊喜,樱子却正为她所不知的惊喜而身亡,留给“我”的只有无尽的悲痛,“结婚”与死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可以想见,“我”是悲上加悲,痛彻心扉的,而读者也不禁为之扼腕,深深叹息。
六、写作题(本题共 50 分)
河流的远方是大海,草地的远方是平原,白云的远方是更遥远的天空,翻过大山之后还会传来远处的呼唤,那你认为远方是什么?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